流产过后,医生说她那里已经像水泥地!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亲爱的女性同胞们:

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烦恼——明明是如花的年纪,月经量却少得如同快绝经的水平;明明有着好的胚胎,却一次次留不住自己的“宝宝”;别人在担心那几天的“血流成河”,你却在担心用不上姨妈巾;似乎B超单上内膜厚度的1.0cm成了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没有了好的子宫和内膜,又该怎么接住好“孕气”呢?


2年前,患者小红也经历了这一切。而这“噩梦”开始于四年前小红第一次发现怀孕了,但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停经2月时复查B超发现胎停了,不得已只能做了人流手术。术后小红发现虽然大姨妈正常来潮,但是经量明显减少了,只有之前的1/3,一查B超医生告诉她,因为子宫内膜受到了损伤,现在的内膜就像贫瘠的盐碱地,厚度偏薄,很难受孕。


于是小红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旅,试了很多调理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可是即使在这样的努力下,小红排卵期的子宫内膜还是徘徊在3-5mm,宫腔镜检查发现,小红的宫腔已经变成窄窄的“过道”,并不是易于受孕的“倒梨状”,而且雪上加霜的是——小红的子宫内膜有一半的面积都被疤痕取代,因此做了各种尝试后也一直长不上去。现在要想怀孕并顺利的生娃相当于要在水泥地上种瓜,真是难上加难。

直到有一天,小红走进了浙大二院妇科王良主任医师的诊间。王主任耐心建议,宫腔镜手术已经尝试很多次,再做很可能还是以疤痕形式的修复,内膜也很难长上去,像这样反复的、难治性的宫腔粘连,可以尝试一下干细胞治疗。

小红夫妇决定把握这次机会,开始配合王主任团队进行的3次人羊膜上皮干细胞的治疗。治疗后第一次月经来潮就发现经量明显的变多了,颜色变鲜红了,3个月后再次复查宫腔镜惊喜的发现原来的“过道”变成了“小房子”——宫腔容积已经变大了很多,宫腔粘连评分下降为轻度。终于在治疗后的第7个月,小红传来了好消息:“王主任,我怀孕了,小房子内迎来了小主人。”整个孕期小红在王主任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终于瓜熟蒂落抱得了小天使。



宫腔粘连是怎么发生的?


宫腔粘连常常发生在手术后,比如当初那次小小的人流手术,或者放环、取环等操作。另外由于炎症感染等,子宫内膜受到了损伤,并且由于子宫内膜干细胞缺乏、宫腔内微环境失调、新生血管受阻等等因素,子宫内膜无法自我修复,那么这个受伤的地方只能被纤维组织修复而形成疤痕——宫腔粘连就出现了。



宫腔粘连要做什么检查?


如果宫腔手术后出现月经量较前减少,那要警惕了。一般宫腔粘连可以在B超检查中发现;另外排卵期内膜偏薄、宫腔容积减小也有可能是宫腔粘连在作祟。如果高度可疑,我们会建议做一个宫腔镜检查——派一个小摄像头进去侦察一下更准确。


宫腔粘连会影响健康吗?


有些宫腔粘连会导致月经无法顺畅流出,造成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生们,宫腔粘连的内膜就像“水泥地”、粘连束就像“水泥柱”,会导致胚胎无法着床、反复性流产等,侥幸怀上的孕妇也会有胎盘植入、胎儿生长受限等风险的增加。



宫腔粘连该怎么办?


如果考虑是宫腔粘连,我们会通过小摄像头进宫腔检查确认粘连的范围和情况。

有的轻度粘连就像“窗户纸”,用小剪刀捅一下就可以分开了;有的比较厉害就像“水泥柱”,那么我们要通过工具把它切割开。

中-重度的患者复发率比较高,术后我们会通过吃雌激素药物促进内膜生长、或者在宫腔这个“小房子”里放一些东西,作为物理性屏障,比如球囊、宫内节育器、防粘连材料等,防止这个“柱子”又长回去。



宫腔粘连治疗后复发怎么办?


宫腔粘连要进行规范治疗,不然每次手术都会是新的一次创伤,反而造成内膜的再次损伤和粘连的加重。

目前浙大二院妇科正开展《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s)治疗难治性重度宫腔粘连(IUA)的临床研究》,该项目获得国家卫生相关部门成功备案并经医院相关委员会批准开展的,为重度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可能。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

怎么治疗宫腔粘连?


人羊膜上皮干细胞(hAESCs)是来自健康产妇的胎盘羊膜组织,是一种成体干细胞。研究发现,hAESCs具有部分胚胎干细胞特性,还可以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和抗炎因子,因此它可以在宫腔粘连中抑制炎症和纤维化反应、促进血管新生等,从而促进子宫内膜新生的可能。

我们会在宫腔粘连手术后,在宫腔内注入干细胞制剂,期望能让内膜可以茁壮成长、去修复创面,减少疤痕、粘连束的形成。

hAESCs基因的稳定性、缺乏端粒酶,移植后具有免疫耐受、低免疫原性和非致瘤性等优点。因此,hAESCs 是安全的干细胞。

浙大二院妇科王良主任医师团队在临床前和前期研究中已经证实,hAESCs治疗宫腔粘连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安全性。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正为此类疾病困扰,可前往王良主任医师门诊就诊咨询。




参考文献

1. E. A. Evans-Hoeker, and S. L. Young, Endometrial Receptivity and Intrauterine Adhesive Disease. Semin Reprod Med, 2014, 32:392-401.

2. Capella-Allouc S, Morsad F, Rongières-Bertrand C, Taylor S, Fernandez H. Hysteroscopic treatment of severe Asherman's syndrome and subsequent fertility. Hum Reprod,1999, 14:1230-1233.

3. Preutthipan S, Linasmita V. Reproductive outcome following hysteroscopic lysi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a result of 65 cases at Ramathibodi Hospital. J Med Assoc Thai, 2000, 83: 42-46.

4. Healy MW, Schexnayder B, Connell MT, Terry N, DeCherney AH, Csokmay JM, Yauger BJ, Hill MJ. Intrauterine adhesion prevention after hysteroscop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6, 215: 267-275.e7.

5. Niknejad H, Yazdanpanah G, Ahmadiani A, Induction of apoptosis, stimulation of cell-cycle arrest an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make human amnion-derived cells promising sources for cell therapy of cancer. Cell Tissue Res, 2016, 363: 599-608.

6. Miki T. Stem cel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m J Reprod Immunol, 2018, 80: e13003..

7. Sakuragawa N, Tohyama J, Yamamoto H. Immunostaining of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possible use as a transgene carrier in gene therapy for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Cell Transplant, 1995, 4: 343-346.

8. Xuechai Bai; Jia Liu; Weixin Yuan; Yang Liu; Wei Li; Siyu Cao; Luyang Yu; Liang Wang ; Therapeutic Effect of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in Rat Models of Intrauterine Adhesions, Cell Transplantation, 2020, 29: 1-12

9. Yang PJ, Yuan WX, Liu J, Li JY, Tan B, Qiu C, Zhu XL, Qiu C, Lai DM, Guo LH, Yu LY.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 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in a Serum-Free System and Their Safety Evaluation. Acta Pharmacol Sin, 2018, 39: 1305-1316.



文字丨妇科 刘阳

审核丨陈国忠 周建维 方序 王良

责编丨鲁青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