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院两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在“十三五”评估工作中获好评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10月26日,国家卫健委在北京召开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工作交流会,并公布了委重点实验室“十三五”考核评估的结果。经过参评实验室人员及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区景松教授牵头参加评估的国家卫健委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在参评的84家委重点实验室中排名第三,并在6家心血管领域实验室中排名第一,获评优秀。陈崴教授牵头参加评估的国家卫健委肾脏病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获评良好。

       辅助循环实验室主任区景松教授作为四个优秀实验室代表之一受国家卫健委邀请在交流会中分享工作经验。他讲述了实验室通过整改取得优秀的整个历程,从开展科研活动、凝练重大科技成果、强化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分享了实验室管理经验。

 

区景松教授受国家卫健委邀请在交流会中分享工作经验

 

       辅助循环重点实验室始终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科研进展,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贡献。如通过发现体外反搏血流分配和切应力的新规律,研制出第三代新型体外反搏装置,获美国FDA认证和批准上市,并在全球推广应用;在国际范围内首创新技术,实现“”无缺血”肝、肾、心脏移植110多例,实现“冷移植”到“热移植”技术迭代,被称为“移植历史上的里程碑”;发现调控血管损伤修复的新机制,为利用辅助循环修复损伤血管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向。相关成果推动了我国在心脑血管疾病慢病综合管理和重要器官救治领域的研究发展及人才队伍建设。

       肾脏病临床重点实验室围绕慢性肾脏病防治,在腹膜透析和肾移植方面取得重大技术创新与推广。腹膜透析卫星中心获国际赞誉为“广州模式”,推广覆盖全国30省(市、区),受邀在《柳叶刀》杂志分享经验,入选国际肾脏病学会ISN亚太地区培训中心(中国仅2家),向世界输送腹透技术和人才;率先建立我国儿童肾移植技术体系,推动相关国家政策和权威指南制定;针对慢性肾脏病进展,特别是在IgA肾病、狼疮性肾炎及CKD发展机制上取得重大理论突破和成果转化。首次绘制我国免疫性肾病遗传图谱,对易感基因精细定位,并开创生物标记临床应用和推动精准靶向治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系列成果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首创PROTAC药物研发体系,突破CKD靶向成药困局,获得国际同行高度认可,申请PCT发明专利1项,加速临床转化。

 

(来源:科研与学科建设处)

联系人:邢先生 | 手机号码:138-1092-1567

加微信: 138-1092-1567